体育教育专业(高中起点升本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培养目标,同时培养具有良好师德、现代教育理念,掌握扎实的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与竞赛工作等工作的职业性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教师所必备的运动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掌握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育规律和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从事体育活动时身心变化的规律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科学方法。
(二)具有从事体育教学、组织与指导课外体育锻炼、教学训练及组织竞赛和裁判工作的能力;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四)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二)主要课程
体育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运动医务监督、教育心理学、体育管理学、运动性疲劳与营养恢复、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统计方法、体育运动项目概要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毕业论文
五、修业年限、教学安排与授予学位
(一)学制:五年。
(二)修业年限:5年--8年。
(三)教学安排
1.利用全日制学校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函授站集中教学。
2.平时学生要完成规定的网络学习、自学教材和习题作业的学习任务。
(四)授予学位: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分配、开课时间、进度及具体安排等见附表。
(一)公共课(8门,10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0学时,23.5学分)
1.思想道德与法治(1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3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地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廉洁修身,自觉抵制腐败,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2.中国近代史纲要(1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3学分)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通过系统阐述国史和国情,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育,揭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处于指导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在思想道德等方面应达到合格或优秀大学生的水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0学时,5学分)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课程重点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3学分)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学习,力求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5.形势与政策 (56学时,理论教学40学时,2学分)
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是一公共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时效性、广泛性特点。课程建设立足课堂宣讲、校外实践、网络学习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施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大学生发挥独特的作用。
6.英语(19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4学时,4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和一定的词汇量,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具备英语自学和借助字典查阅资料的能力。
7.计算机实用技术(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目前最流行的课件制作、系统工具的使用和网络工具等常用工具软件;课件制作主要介绍PowerPoint的使用;系统工具的使用主要介绍磁盘工具、系统维护工具、系统安全的使用(包括杀毒工具)、压缩工具的使用,使学生对系统维护和管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网络工具主要介绍文件上传下载、OUTLOOK的使用。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计算机实用技术的应用能力。
8.教育学(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1.5学分)
讲授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理论,教师的工作特点和要求等内容。为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初步奠定教育理论基础。
(二)专业课(27门,23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0学时,44学分)
1.运动解剖学(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2学分)
讲授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主要功能及形态和机能的关系。重点讲授运动系统与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主要功能,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初步掌握分析动作技术的解剖学基础知识。
2.运动生理学(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2学分)
主要讲授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人体对运动适应及促进功能发展的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体的机能和运动时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具备用生理学知识分析体育教学与训练手段的能力。
3.运动损伤与急救(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1学分)
主要讲授运动损伤的理论、运动损伤发生的特点及规律、运动损伤的急救技术及处理原则。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损伤的概念、诊断、处理及预防的原则,并能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用。
4.运动按摩(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1学分)
主要讲授运动按摩的理论,按摩的常用手法及常见运动性伤病的按摩方法,并介绍各部位的常用穴位。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按摩技术,并有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
5.运动心理学(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2学分)
主要讲授普通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感觉、思维、记忆、注意、意志、个性、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体育教学和竞赛中的心理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初步掌握儿童和青少年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特别是体育活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6.学校体育学(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1.5学分)
主要讲授学校体育的地位、作用及目标,体育教学任务、特点、规律、原则与方法,体育课类型、结构、组织、密度、负荷、准备、分析,学生的成绩评定和教案编写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掌握体育教学的原则、方法、课的知识及评价、编制教学计划文件及学生体育成绩考核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校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原则、方法和学校体育管理等内容。
7.体育统计学(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1.5学分)
讲授数理统计的一般知识与方法。使学生能在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中加以应用。
8.体育游戏(7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1学分)
主要讲授体育游戏的概念、含义、任务、特点和分类;体育游戏的生理心理基础;体育游戏的创编原理及步骤;体育游戏的组织方法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符合中学生特点,有益身心健康的多种体育游戏的方法、组织、创编及其运用的原则。
9.体育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1.5学分)
本课程紧密结合中外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主要讲授、分析、学习体育教学系统的构成特点、体育教学过程的规律与原则、体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评价、体育课程、教材、体育教学模式以及现代社会与体育教育中的热点问题。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制定不同类型的教学文件,讲授各种类型的体育课。
10.运动医务监督(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1.5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医务监督的理论、方法,常见运动性伤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征象、急救处理、预防原则及女子体育卫生的特点、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员体格检查、机能评定的方法,了解运动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及各项目医务监督的特点和工作重点,为开展医务监督工作奠定基础。
11.教育心理学(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1.5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教育心理学与体育运动、教育、体育和心理发展、学习策略和教学设计等相关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
12.体育管理学(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1.5学分)
本课程重点讲授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新旧体制交叉形势下体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体育管理的一般理论知识体系及管理方法、了解目前体育管理和体育产业管理的最新发展形势,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运动性疲劳与营养恢复(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1学分)
本课程紧密结合竞技体育不同专项特点,介绍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特点,并且密切结合运动性疲劳的发生特点,讲授运动营养促进身体机能恢复以及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机制,同时介绍通过合理的运动营养如何提高运动训练效果。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14.运动生物力学(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1.5学分,)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解剖学及力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体育运动中技术动作的分析方法与应用。本课程主要讲授人体运动的运动学、人体运动的动力学、人体运动的转动力学、体育运动中的流体力学、人体骨骼及肌肉的生物力学特性、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理论、评价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基本研究方法及测试方法、掌握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运动生物化学(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1.5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糖、脂、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和酶的生物化学;运动时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运动与糖、脂、蛋白质代谢,运动能力的生物化学、体育锻炼的生物化学、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物化学评定、兴奋剂与体育、儿童少年及女子的运动生物化学、老年人的运动生物化学基础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锻炼中运动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的本质和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兴奋剂对体育锻炼的危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运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6.体育统计方法(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1.5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正态分布的理论及其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体育评分方法、参数估计等。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中加以应用,提高科研质量。
17.体育运动项目概要(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1.5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篮球、排球、足球、体操、田径、网球、体操、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体育运动项目的历史、技术和规则演进及进行体育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国际国内组织概况、著名人物、重大赛事等内容,使学生较全面深入地掌握重点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今后更好的从事体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18.田径(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2学分)
主要讲授田径运动概述、技术原理、教学训练、组织竞赛、裁判法、场地等理论,传授跑、跳、投中的重点教学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学校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竞赛、组织裁判的主要方法,基本了解田径运动主要场地的保养、维修等内容。
19.体操(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2学分)
主要讲授体操理论、器械体操、实用表演型队列队形、体操活动性游戏,以及学校体操等内容的教学及教法演示。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体操项目的特点,并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及体操教学能力,达到能运用体操手段进行自我锻炼及指导大众健身的目的。
20.篮球(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2学分)
主要讲授篮球运动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战术配合、规则、裁判法、竞赛组织与编排方法、比赛的指导工作等。传授基本技术、基本战术配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篮球运动的主要技术、基本战术配合,能胜任学校篮球教学、课外锻炼、组织基层竞赛及裁判工作。
21.排球(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2学分)
主要讲授排球运动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战术、规则、裁判法、竞赛组织与编排方法以及比赛的指导工作等。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的教学方法。具备胜任学校排球教学与组织课外锻炼的能力。
22.足球(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2学分)
主要讲授足球运动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战术、规则、裁判法、竞赛组织与编排方法以及比赛的指导工作等。传授主要技术、战术配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战术的教学方法,具备胜任学校足球教学与组织课外锻炼的能力。
23.武术(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2学分)
主要讲授武术基本理论,传授基本技术和技能。学生重点学习武术基本功和初级中学的武术基本套路。
24.健美操(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2学分)
本课程讲授1—2套健美操,使学生初步了解健美操运动的基础知识,学习并基本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技术和创编动作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并具备进行健美操教学的能力。
25.传统体育养生基础(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传统体育养生基础,包括概述、理论基础、养生功法、养生与长寿。通过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知识和功法技术,建立养生理念,培养养生习惯,具备进行传统体育养生教学的能力。
26.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结构与内容(7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1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测评的原则、数据的来源、年级分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等内容。通过专题介绍使学生了解当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测试的原则与评价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生从事该项工作打下基础。
27.科研与毕业论文(2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体育科学研究的目的、任务、范畴、程序和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专业理论,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以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提高独立钻研体育科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学时分配
本计划总学时数为340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152学时(其中公共课440学时,专业课712学时);实践教学和自学作业2248学时。学分数共计67.5学分。
八、教学环节
学生以业余自学指定的教材为主,同时采取集中理论教学、辅导、答疑和按时完成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学。
(一)自学
自学是函授(业余)教学的基本形式,指导学生自学是函授(业余)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应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和进度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
(二)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进行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传授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备课,并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要,系统地讲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科的新发展、新动态,不要简单地重复教材的内容,要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并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指导。
(三)辅导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进度进行辅导,着重辅导学习的重点、难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
(四)答疑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有疑难问题而自己又不能解决时,可通过信函或在理论教学辅导时求教任课教师解答。
(五)作业
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有一定的题量,覆盖面要宽。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方能参加考试。不交作业或作业不合格者不评定该科的总成绩。
九、课程考核及学分认定
考核是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评定学生成绩,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各门课程必须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内容进行考核,根据实际情况和课程需要,采用开卷、闭卷、作业或口试等形式,考核成绩及格者准予毕业。每门课程的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考核时数包括在辅导时数内。
部分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内容有密切关联,学习这些课程有助于学生申请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游泳救生员、营养师、教练员岗位证书等资格证书。若已接受过课表中类似课程的培训且成绩合格,可申请相应课程学分认定免修课程。如已接受运动营养师课程培训,提交相关证书、成绩单等证明,通过学分银行进行学分认定,申请“运动营养学”“体能与营养恢复”课程免修。
评分比例:
学科:自学作业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60%,平时出勤占10%。
术科:自学作业成绩占30%,能力评定成绩占30%,理论考试成绩占30%,平时出勤占10%。
十、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学习年限不少于五年,最高学习年限不多于八年,最低毕业学时数3400学时,67.5学分,各门课程考核合格。学位申请规则是:1.全部课程平均成绩76分及以上;2.学位论文成绩良好及以上;3.通过学士学位英语考试标准。
十一、报考条件及招生范围
(一)报考条件
报考高起本科的考生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力。符合免试条件的报考者可以申请免试。
(二)参加方式
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地点、报名方式、学校代码及详细报名办法请按各省、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招生办法和相关规定执行)
(三)招生区域范围
业余生:校本部。
十二、说明
(一)本计划是参照我校全日制教学计划,结合函授(业余)教育实际和保证毕业生达到相当于高等学校全日制同专业同层次毕业生水平的要求而制定的。
(二)论文是学生完成学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毕业前,须在任课教师指导下,每人独立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并经过学位委员会评审。
(三)学生在校期间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成绩平均分达到优良,通过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